活动报道

2024/7/1 9:05:52 浏览:2239人次  

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三国时期的“四合院”

在鄂州市博物馆三国吴都历史文化陈列厅里,有这样一件容易被游客“忽略”的文物,它静静地藏在下沉式沙盘里,等待有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它就是三国时期的“四合院”——孙将军门楼6月29日上午,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期活动的主题是《三国时期的“四合院”》,20名小志愿者参加。



你知道四合院的含义和由来吗?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基本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中间是一个开放的庭院,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1967年,在湖北鄂州(三国的武昌城)的鄂城钢铁厂附近,为修建澡堂而进行的工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砖室墓。经过清理发掘,从中拼出了一组院落模型,整体呈“回”字形的格局,进深55厘米、宽45厘米。院落四角各有一个雕楼,院内还有八栋房屋,门楼上刻有“孙将军门楼也”六个汉隶风格的文字,此门楼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这种布局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指四面房屋围在一起。主要有大门、倒座房、垂花门、屏门、正房、东西厢房、后罩房等单体建筑。四合院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的周朝,宋时已初成规模,明清时期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课堂上,社教老师讲述了孙将军门楼的故事,据考证,此墓葬为孙述将军墓,孙述是征虏将军孙贲的孙子,威远将军孙邻的儿子。孙述的曾祖父是孙羌,孙坚的兄长。孙述曾任武昌督,负责平定荆州事务,其家族在三国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将军门楼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三国时期的生活场景,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今日的手工活动聚焦于微观民居场景制作。在社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运用超轻粘土,在密度板上打造出风格迥异的民居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民居虽逐渐被商业化与现代建筑所取代,但古人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智慧历久弥新。此次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了解古代建筑知识,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建筑,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