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博快讯

2024/7/26 10:44:01 浏览:739人次  

中国文物报推介|汛期“网红”观音阁保护案例


       7月25日,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以鄂州观音阁为例,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关于文物建筑水患应对的相关做法。本文选自中国文物报《基于实践的文物建筑水患应对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文化遗产安全问题易发高发。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文化遗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为汛期文物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遵循。作为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频繁的湖北,如何应对水患,确保汛期文物建筑安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其中的工作实践以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应对长江洪水的成功案例最具代表性。


观音阁又称龙蟠矶寺,位于鄂州市城区以北长江中,始建于元代至正五年(1345)。据清光绪《武昌县志》载:“龙蟠矶寺在县龙蟠矶上。旧名曰观音阁。周回七十余丈,冬出夏没,曾有龙蟠于此,积日方去。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里,石势蜿蜒如龙,因名”。因位处江心,观音阁不可避免地受到江水冲击,特别是水位高于建筑基础时,容易造成破坏。

光绪二十七年(1901),长江爆发特大洪水,观音阁殿宇梁栋与边房被洪水冲走。

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

1931年,逢长江又爆发特大洪水,观音阁栋折榱崩,损失惨重,后再次维修。

1954年,长江爆发百年不遇大洪水,观音阁再次遭受损失,后湖北省文化局拨款重修。

1996年7月,洪水冲毁阁之东南墙,湖北省文物局、省计委、鄂州市政府共同出资维修。

2016年7月,长江水位最高峰时达25.95米,观音阁本体建筑水淹过半,江水淹至第二层窗户中段。

2017年7月,观音阁本体建筑水淹过半,江水淹至观音阁第一层窗户上段。

但观音阁均没有出现垮塌的险情,一度被网民称为“阁坚强”,是每年汛期的“网红”。很多人因不了解其背后防灾减灾的做法,而简单归结于建筑设计科学和质量水平。

在2015年以前,观音阁存在隐患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矶头隐患。随岩体水上水下,冬夏交替,风化作用不断进行,岩体在风化营力作用下逐步解体,特别是冰劈裂作用,加速岩石解体为碎块状,矶头形成了数条沟壑,岩石存在较多大的裂隙,建筑稳定性降低。二是因多次经历江水浸泡等自然破坏,建筑本身存在梁架歪闪、立柱糟朽、墙体开裂等险情。

对此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支持下,2015年,鄂州市在详细勘察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了文物保护工程,彻底消除了隐患。同时,针对每年长江涨水季的特点,实施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是水患季节做好灾害预警工作,落实专人负责跟踪监测水位情况,建立每日水位报告制度。并在观音阁正对面搭建哨棚,进行24小时值守巡查。

二是在洪水来临之前,打开建筑所有门窗,使得江水淹没建筑时,可以形成自然流通,减缓对建筑的正面冲击。

三是江水超过观音阁基础后,对过往船只提醒,避免超速和超主航道航行,减缓航船通行横浪对建筑的侧面冲击。并及时清理上游浮游物,避免在建筑周边聚集形成冲击体。

四是协调联合公安等部门联合,劝阻游泳人员擅入观音阁。

五是洪水过后,及时做好建筑本体修缮和基础加固,并对观音矶的岩体进行检测,适时对岩石砌体充填、局部注浆和坡面挂网喷砼稳固岩体。

积极的监测、防范、科学应对使得观音阁虽屡遭水患,但依然屹立如初。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