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重起炉灶”的意义——博物馆里的大语文课
2023年03月27日浏览:2809人次
3月25日上午9点30分,鄂州市博物馆2023年策划的专场活动“博物馆里的大语文课堂”第二期课程开课啦!本期的活动主题是——“重起炉灶”的意义,共有20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 课堂上,社教老师通过郭沫若《北伐途次》的典故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并拓展了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提出的“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进一步解释了“重起炉灶”的意思,引发为什么这些成语都和“灶”有关。 接着社教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灶的历史发展以及演变过程,通过灶的古今对比,让学生们理解到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性。随后社教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民…
探索铜镜纹饰上的秘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
2023年03月27日浏览:2513人次
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以及培养他们热爱、保护文物的意识,3月18日上午,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联合团市委举办了主题为《探索铜镜纹饰上的秘密》专场活动,30余名学生参加。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鄂州被称为‘铜镜之乡’吗?”“古时候人们没有玻璃镜是怎样照容的呢?”社教老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引出今天的今天的主角——铜镜。鄂州铜镜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铜镜上又有着什么样的纹饰?它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铜镜本身是一种工艺美术品,镜子的背面一般都铸有精美的纹饰或文字,…
《植树节专题活动》——“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
2023年03月13日浏览:2846人次
为弘扬环保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环保精神、生态意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于2023年3月11日举办了植树节专题活动,20组亲子家庭参与其中。 社教老师通过让孩子们了解植树节的起源、各国植树节常识、树木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古人的“环保观”,加深孩子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家庭制作心中的“美好家园”。“美丽的家园必不可少的就是茂盛的大树。”家长朋友一边引导孩子用绿色黏土做出树叶的形状,一边为孩子介绍绿色植物对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 活动结束时,大家纷纷表示希…
什么是“辘轳打水不离绳”?——博物馆里的大语文课
2023年03月06日浏览:3512人次
古人择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在鄂州博物馆里,有哪些与“井”有关的文物呢?它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2023年3月4日上午,市博物馆联合团市委开展了《辘轳打水不离绳--井井有条》大语文课堂社教活动,来自鄂州市新民街小学的20组家庭参加。 “辘轳打水不离绳”的谜底是什么呢?辘轳[lù lu]是干什么用的呢?社教老师在一连圈的发问中,讲述着人类从抱瓮取水、桔槔汲水、再到辘轳汲水,向孩子们讲述着中国古代汲水工具的变迁,人类在不断社会生活实践中,如何利用工具,如何巧妙地利用物理原理,如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扶弱助残 博爱同行】——市博物馆“文博公益课堂”走进特教学校
2023年03月03日浏览:2897人次
今年的3月5日是我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为学习雷锋精神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3月2日下午,市博物馆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扶弱助残 博爱同行】——“文博公益课堂”活动。课堂上,市博物馆的志愿者老师以博物馆馆藏文物青铜爵杯为导入,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的课题——《古代酒具—铜爵》。课程内容包括铜爵的地位、铜爵的形制、铜爵的纹饰和铜爵的发展四个部分,让大家对古代酒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古代青铜器的文化魅力。 手工环节,志愿者老师和手语老师相互配合,为同学们展示制作手…
贝的故事——“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活动
2023年02月27日浏览:2883人次
2023年2月25日,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贝的故事”——中华钱币》社教活动,20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一同穿越时光,了解中华钱币。社教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通过鄂州市博物馆鄂楚文化陈列厅内的古铜币为导入,打开了本次课题。 从远古时期的贝币,再到战国时期,各国形状不一的青铜钱币,再到后来的圆形方孔钱,以及宋朝以后出现的交子银票,钱币才一步一个脚印的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模样,才成为我们手中红红的毛爷爷。大家徜徉在钱币发展史中,流连忘返。 在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