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2月14日下午,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以“青铜器”为主题的手工活动。15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 活动中,社教老师从青铜器的纹饰、器形、功能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艺术等多角度赏析青铜器。今天的手工是制作青铜宝鼎模型。小志愿者们用灵巧的双手把纸板组装好,然后用超轻粘土给宝鼎装饰纹饰,最后涂上颜料,一个独特且精美的青铜器模型就此诞生!

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年初五《古人的帽子》
2024年02月14日浏览:1211人次

说到帽子,已是现代人必备之物了。而在古代,冕、冠、弁、巾等各种“帽子”可并非人人都能戴。“小小的帽子”里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组志愿者家庭参加了2月14日(大年初五)主题社教活动——“古人的帽子”,一起学习“帽子上的礼仪”!     巍巍中华自古便是“衣冠上国”,所谓衣冠不分家,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帽子也在不断变化着它的历史作用。“同学们听过哪些和“冕、冠”有关的词语?”课堂上社教老师发出提问,同学们纷纷展开讨论。如新皇帝登基叫“加冕”、升迁就说“加冠进爵”,还有…

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年初四《谈明式汉服》
2024年02月13日浏览:1232人次

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都各有其特点。但对于喜欢汉服、汉文化的人来说,明朝服饰是比较受欢迎、也是接受度最高的。明朝服饰融合了汉、唐、宋…的服饰形制和款式特点,在款式、色彩、面料、纹样、图案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那明朝服饰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2月13日(大年初四)上午,20名身着汉服的小志愿者参加了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垂衣天下治,谈明式汉服”主题社教活动。        课程以明太祖朱元璋定制服饰为例,详细讲述明代汉服的形…

2月13日下午,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以“服饰”为主题的手工活动。15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 今天的手工是制作汉服模型。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纯色的无纺布上装饰出精美的花纹,最后用塑料针把它们缝合到一起,美丽的服饰就完成啦!

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年初三《农具手工》
2024年02月12日浏览:556人次

2月12日(大年初三)下午,“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以“农具”为主题的手工活动。15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 活动中,社教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农具的历史和发展,又以传统农业耕作历史为线,讲述农具在各个时期的形态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农耕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先辈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农耕故事。 今天的手工是制作轱辘井模型。手摇轱辘井是一种古老的抽水工具,起源于中国古代。它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人力旋转轱辘,将钩绳或桶吊上来,从而提取井水。大家听着老师介绍轱辘井原理和构件,一边认真…

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年初三《龙年话龙》
2024年02月12日浏览:663人次

农历大年初三上午九点三十分,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启了“博物馆里过大年”春节系列主题社教活动。20名小志愿者走进博物馆,参加首场“龙年话龙”社教活动。       龙自古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课堂上,社教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龙的传说故事,随后引导大家参观龙年生肖图片展。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认识了许多鄂州博物馆里与龙有关的文物(青瓷五联灯、夔龙镜、百节龙灯等)。       “龙年寻宝”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了解寻龙活动规则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