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青铜器”在古时候被称作“金”或者“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因为出土的铜产生锈蚀变为青绿色,所以被称之为“青铜”。 1月23日(大年初二),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青铜器”系列主题的手工活动,13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他们精心制作了鄂州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鼎、爵杯和编钟等手工作品,在新春佳节之际既收获了文博知识,也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及晋风”,剪纸习俗在南朝和唐代已在荆楚一带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鄂州花样剪纸约在1600年前兴旺起来,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辉煌。虎形围涎是鄂州雕花剪纸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围涎是小孩围在胸前的服饰,以防止涎水和食物污染衣服。 快看,孩子们正在制作虎头围涎的剪纸呢!这个春节快来鄂州市博物馆打卡吧!

 《论语十则》中,孔子说道:“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们也是非常喜欢结交朋友的,那么我们现代人交友时会用到名片,不经联想到古人在交友时会用到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在11月19日上午9点30分,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木牍》社教活动,20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这堂课程中,社教老师向同学们传授了木牍的发展、木牍和竹简的区别、吴童子史绰木牍三个部分的知识点,使得同学们对木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022年11月12日上午9点30分,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中华文明,典章制度,有礼有节”——沃盥之礼》社教活动,18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 社教老师通过鄂州博物馆三国吴都历史文化陈列厅、鄂楚历史文化展厅中的沃盥之器--盘、洗、匜进行本次课题的导入,向同学们讲述了古代传统礼仪中的沃盥之礼。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洗手、洗脸等卫生习惯。洗手在当时称为“盥”,甲骨文中的“盥”字,就像一只朝下的手伸入水盆之中。人们意识到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更加卫生…

2022年11月5日上午,鄂州市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古代体育活动-投壶》社教活动,20组小志愿者家庭参加了本次活动。 社教老师通过鄂州博物馆三国吴都历史文化陈列厅武昌城门旁有一件文物--投壶进行本次课题的导入,向同学们讲述了投壶除了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常常做的一种投掷游戏,即古代的一种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礼仪。接着,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分别从投壶在各个时代的发展变迁讲述投壶的历史渊源,同学们兴致勃勃;接着,社教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投壶的用具以及步骤。最后,社教老师从三个方…

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鄂州博物馆“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本地特色文物的社教活动。10月29日上午,在鄂州博物馆三楼“吴都古韵”文博小课堂成功开展了--“古代的照明工具——五联灯”活动。根据我们提前在网上发布的活动信息,招募了20位小志愿者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活动现场社教老师首先通过与同学们讨论我们现在的照明工具,引导同学们对古代照明工具的思考,知道了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照明的需要。接着,社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古代的各种灯具和灯具的发展变迁,…